
来源:中国制笔技术 人物专访
在我国文具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潮汕地区凭借独特地理位置,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具产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见证了中国文具产业发展的关键历程。而在这片充满商业活力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位有着深厚美术世家底蕴的企业家——郭少坚先生。纵观中国文具行业,兼具艺术功底与实业家视野的企业家并不多见,也正因这份独特的背景,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从郭董的父亲,以及郭董的童年时光开始聊起。
一、笔墨入魂 初心不改
聊起艺术启蒙与童年经历,郭董的语气里满是温情:“父亲的刻刀,是我这辈子最早触摸到的美。”谈及父亲,郭董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父亲是艺术造诣深厚的版画艺术家,也是国家工艺美术师,曾任国营潮阳工艺厂生产厂长,专司出口工艺品设计。我从小在工厂长大,耳濡目染间,既亲近了父亲的艺术审美,也与制造业结下了最初的缘分。”
谈及儿时的书画爱好,郭董带着几分自得地告诉我,他自幼痴迷书画,颇有天赋。读小学时,他的书画作品就多次参展,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小画家”。这份热爱一直延续到高中,那时他立志考取广州美术学院(简称“广美”),为了追梦,每天晚上独自骑行20多公里去汕头大学学习。冬夜的寒风、夏夜的暑气,都没挡住他的学习热情。
1988年的潮阳县城,青石板路绕着老祠堂,千年古镇的烟火气里正需要新的户外广告。还在读高二的郭少坚,因一手扎实的绘画功底被广告公司选中。当时户外巨幅广告全靠手绘,他仅凭眼力将广告样稿等比放大,就这样赚下了人生第一笔收入4 000元。之后,他又陆续接了几幅户外广告的绘制工作,这些收入也成了他后来创业的初始基金。那时,他还把这份艺术喜好用到了家里的服装印花厂,亲手设计的印花图样很受市场青睐,作坊生意也日渐红火。一边是心心念念的广美梦,一边是家里产业的责任,在追梦与担责的抉择里,他最终顺应现实选择了后者。可当他扎进服装印花行业后,他发现订单高度依赖上游服装企业,生意处处受制。这种被动处境,让他萌生了主动创业的想法。
说起事业开创,郭董眼里闪着亮光,这份转机,恰好藏在他画友的文具店里。他清晰地记得,某天和画友选画材时,第一次见到进口修正液,轻轻一涂就能遮盖错误,新奇又好用,可当时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要是中国能造出这样的文具该多好!”念头一闪,研发修正液的想法便在他心里生了根。1993年起,他一头扎进修正液的自主研发里,从配方调试到模具打造,从高分子原材料到精细化工,历经无数次试验和市场反馈。1996年,配方优良、品质稳定的“乐维”修正液与潮阳市百明文化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乐普升文具有限公司前身,简称“乐普升”)同步诞生,短短几年后,郭董的修正液就做到了全国领先。
修正液的一炮打响并没有让郭董满足,他很快发现修正液的缺点格外明显:学生们一拧开盖子,刺鼻气味就直冲鼻腔,涂完得等半天才能干透,纸面还会变得坑坑洼洼。后来,当郭董见到国外的修正带,轻巧、干净,用起来还顺滑利落,当时他的心里就满是不服:我们自己为什么做不出这样的东西?
带着这股不服输的劲,郭董开启了修正带研发之路。谈及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他感慨地告诉我:“那时国内修正带工艺一片空白,连参考的机器都找不到。我基本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把能找到的与涂层材料、精密传动结构相关的文献期刊来回啃好几遍。”他还清楚记得,那时听说西北有一家涂料研究所的涂层性能绝佳,他二话不说抓起包就往火车站冲,绿皮火车晃30多个小时,只为把样品捧回来;为测试材料数据,他蹲在科研所实验室里,拉着专家从晨光熹微测到星子爬上窗台。“现在回头想,那会儿的拼劲,跟当年顶着黑夜骑20多公里去学画一模一样,都透着股不服输的执着。”
仅用1年时间,乐普升就攻克了修正带从材料到工艺的所有技术难题。说起这些年的产品创新,郭董如数家珍地掰起了手指:
1.最具代表性的是经典款#965修正带。它凭着贴合人体工学的流畅外观,实现了使用时的顺滑与稳定,畅销至今20年来,它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亲密伙伴,更成了修正带的代名词;
2.最引以为傲的是米黄色修正带。乐普升在对材料配比进行反复试验后,研发出在米黄色纸张上几近隐形的米黄色修正带,完美适配护眼书写纸的使用场景;
3.最具创造性的是可以切换的修正带。为了方便用户在使用时能灵活切换修正带的颜色或宽度,我们耗时1年有余,创新性地将2种颜色或2种宽度的带芯集成在同一带嘴中。用户只需手指轻轻一转,就可随意切换颜色或宽度。
在郭董看来,这些聚焦用户需求的创新,正是“乐普升”藏在细节里的鲜活生命力。30年过去了,“乐普升”的初心从未褪去,反而与匠心深深糅合,愈发坚定。乐普升这么多年的坚持,不仅是把初心赋予的扎实揉进每一卷修正带里,更是将匠心雕琢的细致一点点融入产品的每个细节中。郭董坦言,美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摆设,而是藏在每一个使用场景里的贴心与妥帖。我想正是这份执着的信念,一路陪伴着乐普升,走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雨兼程。
二、创新为脉 匠心为基
提到“品质是基石,创新是生命”的理念,郭董思绪瞬间回到1999年。那一年“乐普升”商标正式启用,这份理念也从彼时起,成为品牌不可动摇的核心基因。他感慨,后续20余年的创业历程里,每一次产品迭代、市场突破,都在真切印证这句话的分量。为了让“创新”有更扎实的专业支撑,公司特意把产品设计中心设在广美附近。我忍不住问起这个选址的缘由,郭董笑着说,考入广美是他高中时的理想,虽然最后因人生选择没能如愿,但对广美这份特殊的牵挂一直没断,如今把设计中心设在这里,既算是给当年的念想找了个落脚处,也能依托广美的设计实力为品牌创新助力。是啊,于他个人而言,这是藏在心底情结的延续;于企业而言,是对专业设计力量的借力,两者兼具,无疑是最优解。
谈及与广美人才团队的合作,郭董语气里满是认可,他还特意把广美的学生亲切地称作“自己人”,笑着称赞这些年轻人既有冲劲十足的创新热情,又能读懂本土用户的需求,“这正是乐普升一直想找的自己人”。要知道,乐普升的设计工作室扎根在广美附近,这一扎就是20多年。这些年持续加入乐普升团队的美院人才,不仅为企业带来了鲜活多元的审美视角,更关键的是,他们能精准捕捉中国学生使用文具时的痛点,设计出的产品自然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更显贴心。
这种“贴近人才+扎根用户”的模式,让乐普升从技术突破逐步迈向国际认可。说起斩获“红点奖”的笔式修正带,郭董特意放慢语速,详细讲起了背后的故事。他说,团队在调研时发现,传统修正带对学生有三大困扰:握持时不够舒适、日常携带不方便、自带的盖帽还容易丢失。正是看到这些痛点,“让修正也能如书写般自如”成了他们明确的设计目标。为此,团队做了不少突破性尝试:凭借3cm带芯舱与转轴式引带管道的颠覆性设计,把传统修正带的带身彻底改造成了一支笔的大小,解决了携带和握持的问题;还推出了可替换芯的方案,不仅延长了修正带主体的使用寿命,更实现了续航与环保的双重升级。他强调,2024年这款产品获得德国红点奖,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设计”的认可,更印证了创新的本质从来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始终把用户放在心上的创新。
但创新始终要以品质为根基,谈及品控管理,郭董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他们早在2002年就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没停留在文件层面,而是把体系落实到实处;招聘品控岗位时,他们只选择将责任刻进骨子里的人,也正是靠这些负责任的员工坚守在生产线旁的细致观察,倒逼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至于内控标准,他们每年至少更新一次,且这些标准是企业里任何人都不可逾越的红线。
郭董坦言,“做这一切的目的很简单,只为把‘稳稳当当’藏进每一款产品里”。但真要做到这个“稳稳当当”谈何容易啊!胶带覆盖似宣纸般服帖,笔身握感能裹住掌心温度,带芯拉扯顺畅无滞。没有花哨噱头,只有日复一日的可靠。
三、定位明晰 攻守有道
聊起乐普升的品牌定位与竞争策略,郭董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语气笃定地告诉我:“乐普升的品牌定位始终以修正领域为核心,依托30年积累的技术实力,坚持修正带的好用标准——每一卡都能稳定用到最后一厘米,致力于成为中国修正带品类的领军品牌。”同时他补充,企业也在通过多品牌矩阵布局拓展细分市场,“REDI乐维”“比心”“小学大象”等品牌聚焦书写工具、PP纸品、益智创意,构建“专业修正+多场景文具生态”的格局,实现从单一品类专家到多元文具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升级。
在与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中,乐普升也有着明确的方向,主要通过三方面发力:一是以技术差异化构建专利壁垒,凭借500多项专利的技术积淀,在修正带领域形成技术护城河,成为修正行业领航者;二是通过多品牌矩阵覆盖细分市场,在持续强化主品牌竞争力的同时,延伸子品牌布局;三是筑牢品质与品控护城河,坚持“零代工”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品控一致性。郭董认为,这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构筑起乐普升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稳步前行、持续发展。
四、新厂谋变 市场前瞻
提到新厂房别具一格的设计,郭董解释了背后的战略考量:“乐普升新厂房的落成本着顺应行业趋势与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双重考量。”他表示,当前劳动力红利驱动的生产模式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将主要依托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与深度应用,新工厂正是企业响应这一趋势的核心布局;同时,随着多品牌矩阵的拓展和全球市场的开拓,也需要更高效的生产体系支撑增长。郭董详细介绍道:“乐普升科技园总投资约2.5亿元,定位为更现代化的、有活力的、低碳环保的园林式工厂,核心是实现高度智能化生产。”具体来看,一是制造智能化,全流程精益管控,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及实时质检设备,实现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环节精准管控;二是数字化赋能,数据驱动决策,让决策更精准高效,同时为后续产品迭代提供数据支撑。
对于未来3~5年的文具市场走向,郭董认为,乐普升将聚焦两大核心竞争方向:一是深耕用户研究,核心是“比用户更懂自己”。比如精准捕捉学生的静音诉求、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推出“静音系列”“原纸色系列”,让产品从单纯满足功能,升级为呼应场景与情感,推动产品从工具属性转向场景伴侣;二是深耕细分市场,实现全品类精准覆盖。通过多品牌矩阵,在不同领域精准布局,以差异化竞争掌握细分市场主动权。他强调,未来乐普升将以新工厂为依托,聚焦“技术升级+场景细分”趋势,深化“专业修正+多场景文具生态”布局,专心致志,笃行不怠。
五、协会聚力 产业突围
当我问及郭董还身兼汕头文具协会会长一职时,他语气恳切地说道:“能获得协会成员全票推举担任第五届汕头文具协会会长,我既感意外,更觉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他认为,这份信任源于两方面:一是自己始终秉持“愿付出、办实事、不忽悠”的理念,将行业公益事务放在优先位置;二是乐普升在技术创新、智能化生产、市场覆盖等方面的实践,可以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范本,以推动汕头从代工腹地迈向原创文具策源地。
在他看来,协会的核心作用是成为产业纽带与升级引擎,既要凝聚本土企业力量,又要链接全球资源,让汕头文具产业带的优势持续释放。郭董信心满满地告诉我:“由汕头文具协会主办的‘首届汕头国际文具展览会’将于2025年10月23—26日在汕头举行,我们首创B2B+B2C双轨模式,吸引全球超300个品牌参展,既推动外迁品牌引回来、本土企业走出去,也为后续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打下基础。”同时,依托展会整合全链条资源也是重点方向,郭董补充:“我们会同步推出‘设计→智造→跨境全链覆盖’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打通从原材料、模具、生产、物流到电商的全环节,为参展企业提供从设计到出海的全流程支持,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协同。”此外,展会期间还将同期举办亚太文具协会联盟年会,汇聚亚太20国产业代表聚焦供应链协同与标准共建,让汕头文具借展会平台接轨国际市场。
今年,汕头文具协会还将作为承办单位,举办2025年度中国制笔协会圆珠笔专业委员会、原材料零件装备专业委员会联席会议。郭董兴奋地表示:“这既是中国制笔协会对汕头文具产业带地位的认可与重视,也能推动本地企业与全国制笔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探讨行业未来,持续为汕头文具产业链接全国优质资源,夯实产业升级根基。”
谈及汕头文具产业的未来,郭董语气坚毅:“如今,重振潮汕文具产业、激活粤东产业集群创新动能的重任,正落在我们汕头文具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和全体会员肩上。我们要以创新为引擎,让这片土地重新迸发活力。”
六、绘画养性 筑梦青春
我问郭董,“员工说您是位幽默随和的领导者,听到这样的评价,您是什么感受?”郭董笑着回应道:“在这风风雨雨30年里,我们凝聚起一批忠诚的中坚力量,我看着他们从青年走到中年,始终和乐普升同舟共济,因此,为他们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是我的使命与责任。员工说我幽默随和,我想,那其实是他们对我的一份厚爱吧。”他觉得,这份厚爱自然融进日常管理,就像多年绘画培养的观察力与共情力,让他更愿倾听、包容员工,大家相处自在,正源于这份贴近。
谈及“希望乐普升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企业”的期待,郭董说得很认真,他认为,“年轻”不是一个数字,而是开放的心态、创造的活力。他要把汕头新工厂打造成年轻人向往的创新之地,就是想让热爱文具的年轻人能在这里安放梦想。他表示,这份对“年轻”的追求,也会陪着乐普升继续稳健的走下去。
敲下这篇专访最后一个字时,稿件已修改至第10稿。回想整个采访过程,郭董的谦虚、严谨与认真贯穿始终。他细致核对每个时间节点,反复确认表述细节,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匠心,既藏在乐普升30年的经营脉络里,也落在本次采访的字字句句中。所谓见微知著,大抵便是如此。在此,衷心祝愿乐普升在专业修正领域持续深耕,在多元文具生态的布局中再攀新高!
原文链接:人物专访|一带伴一路 风雨继兼程——访广东乐普升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少坚
文/王定力